2)第一百零五章:狙杀乾隆_从亮剑开始的特种战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程序化、“炮表”化。此外其尾部较厚,有尾珠,在炮身的重心处两侧有圆柱型的炮耳,火炮以此为轴调整射角,配合火药量改变射程。炮身上装有准星、照门,依照抛物线来计算弹道,精度比较高。红夷炮由车运载,需要大量牲口拖运

  红夷大炮在设计上有其明显优点,它的炮管长,管壁厚,而且是从炮口到炮尾逐渐加粗,符合火药燃烧时膛压由高到低的原理;在炮身的重心处两侧有圆柱型的炮耳,火炮可以以此为轴调节仰角,配合火药用量改变射程;设有准星和照门,依照抛物线来计算弹道,精度比较高。多数的红夷大炮长在3米左右,口径100-130毫米,重量在1吨以上。

  红夷大炮最突出的优点是射程,对重型火炮而言,射程是衡量其性能的重要环节,即使现今也不例外。依据当时西方同类型炮数据,宁远之战所用最早的这一批红夷大炮,有效射程也就是仰角不超过5度的直射为500米以上,最大射程不到公里。

  后又不断改进,(本章未完!

  第一百零五章:狙杀乾隆

  使有效射程达到一千五百米米,最大射程到两点五公里。

  当然这点射程在现如今十几甚至是几十公里的火炮的射程对比很显然是不够看的。

  红夷大炮铸造精良,威力不凡。相对于国内的传统火器,从红夷炮铸造所遵循的“模数”、施放时的“炮表”化、辅助设施的配备、炮弹的多样化、射程的远近不等、弹丸的重量来看,其威力着实惊人。但它的局限性也不小,如因为过于笨重,没有合适的陆用炮车,导致机动性极差,长于攻城,拙于野战。装填发射的速率不高。且炮体笨重,无法迅速转移阵地,故在野战时,多只能在开战之先就定点轰击,当对方情势发生逆转,则往往无法机动反应。

  红夷大炮是种架退式前装滑膛火炮,每发射一次,都会严重偏离原有射击战位。按照正常的操作程序,需要经历复位、再装填,再次设定方向角和仰角的步骤。

  也因此红夷射速比较慢,因为发射一次以后,首先要把火炮复位,然后必须用带钩的刷子先把没有燃烧完全的碎布等东西钩出来,再用沾水的毛刷伸进炮膛清洗并熄灭火星,然后用干布包裹的炮杆伸入炮膛去擦干,这才能再填入火药,放入炮弹,有时候还需要塞一些东西固定,最后用烧红的铁钎插入火门点放,这些动作非常烦琐,还不包括修正炮位。这是那个时期前装火炮的通病,能两分钟一发就不错了。所以红夷大炮的特点是射速偏慢,炮体过于沉重,但射程远,威力大,适用于攻城战和防御战。

  而现在面临这五十门的红衣大炮的持续轰炸,他们这个小山村肯定是没办法继续坚守下去的。

  甚至他们想要反击都没办法做到,因为他们虽然有跨时代的栓动步枪,甚至最大杀伤距离也能达到一公里以上,可以射击到那些火炮阵地上。

  但是他们手里的栓动步枪又不是现代的那种狙击枪,没有瞄准镜怎么可能击中一公里之外的那些火炮手。

  不过当业务员轮回者看着在火炮阵地巡视的乾隆的时候,忽然一个十分大胆的想法出现在了业务员的脑海里。

  那就是他要凭借手里的栓动步枪在一千米之外狙杀乾隆。

  第一百零五章:狙杀乾隆

  请收藏:https://m.bl56.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