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72章 应对(一)_1901铁血中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日本与中国签署谅解备忘录,承认民国政府,英国新任驻华公使朱尔典愤怒过后,便约见了日本公使内田康哉。

  内田康哉的解释是,如果日方从朝鲜发动地面进攻,所有的军需只能供给大军三个月作战时间,而鉴于忠义军在东北的实力,三个月内战争不可能结束,到时候日军势必陷入被动。

  日本海军坚决反对陆军北上,执意要南下,天皇和内阁最后也不得不从,但日本不是放弃中国,只是暂缓,一旦日本元气恢复,必将进攻中国东北。

  朱尔典压抑怒火,听完了日方的解释,听到内田康哉明确表示,今年内日本陆军不会发动进攻,朱尔典挥挥手,将背叛的小弟赶走了。

  很明确的现实,既然日本不发动进攻,沙俄更不能插手,他们国内的暴乱还没有停息,有便宜可捡还行,否则,沙俄不可能单独和中国开战的。

  大英帝国要维护尊严,不得不自己赤膊上阵了,朱尔典紧急向国内汇报,一番磋商后,英国政府令驻印英军进攻西藏,而外蒙古方面暂停叛乱。

  外蒙古的叛乱是为了吸引和调动东北的忠义军,既然日俄都不能在东北开战,此时外蒙古方面如果叛乱,就没有意义了,这招棋等以后再用吧。

  从印度进攻西藏有几个好处,第一,西藏距离中国中原地区很远,距离印度却非常近,英军差不多有主场优势。

  第二,山势地形复杂,中国的战车不可能开到青藏高原上去,在西藏开战限制了中国军队的实力。

  第三,高原的稀薄氧气也不利于中国的支援部队,而英军已经对此进行了长时间的适应和准备。

  第四,如果仅是打一场有限度的战争,进攻西藏再好不过,因为不需要太多的部队,且英方进可攻退可守,而要进攻中国京畿以及平原地区,需要更多部队,英方暂时调动不出。

  还有,英国不能再等了,炮艇爆炸、军人阵亡,大英帝国的颜面被扫已经半年时间了,报复行动必须尽快展开,不然,岂不让世界怀疑实力?

  于是,英国发动了对西藏的入侵,同时也是实施“拱卫印度安全”战略行动的一部分。

  获知英军进攻西藏,袁世凯赶紧召集内阁、议会和国防军开会。

  这已经是英军第二次入侵西藏了。

  印度在近代英国殖民地中,有着特殊重要地位。为确保长期稳定地在南亚次大陆获取经济利益,英国提出了“拱卫印度安全”的战略思想。

  其核心包括:三个缓冲区、两个同心圆和一个内湖。“英国管理下的西藏”,便是这三个缓冲区之一。

  1865年,英国把不丹纳入殖民势力范围,西藏已是咫尺之遥。

  1874年,英国借“马嘉理事件”,给清政府施加压力。1876年9月13日,李鸿章被迫与英国公使威妥玛签

  请收藏:https://m.bl56.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