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11章 赴德留学生_1901铁血中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政府出台土地政策后,有议员提出动议,要求规定总统两届任期,但共和党议员认为,美国当初总统也没有限定几任,由华盛顿两任之后放弃竞选,才形成的大家默认的总统任期不超过两届的规定。

  现在国家需要稳定的领导,这方面还是暂时不规定明确的任期为好,将来国家稳定了,再讨论这个问题比较好。

  共和党在众议院占多数席位,参议院议长章太炎支持林重,这个动议刚刚提出,就被否决了。

  中国巨大的政治变动,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曾经的强硬的土匪掌权,吸引了世界的注意,很多人意识到,至少是在远东,一个新的历史格局正在形成。

  《纽约时报》记者埃德加在报道中写道,“也许是这个国家的人民,厌倦了上百年自己国家地位的低落,还有无能的政府,所以选择了一个对外强势的领航人。”

  当然,也有国家的报纸,比如英国的《泰晤士报》就重点抨击林重攫取权力的过程,认为他是军阀,会将中国带进深渊。

  曾经在抗击沙俄时候,热情赞扬忠义军的《泰晤士报》,当然要转变立场,因为林重将大英帝国的衰落,无情地展示给全世界,即使在合约签订后,中国人依然在印度不断搞小动作,两国已成仇敌。

  解决了教育、土地等迫切问题后,林重与内阁开会,讨论制定了未来两年的工作计划,然后就让他们放手去干了。

  林重自己会同蔡锷、王世珍和段祺瑞,具体依据职务、资历、贡献、才能等综合因素,作为评定军衔的标准,开始研究制定国防军的军衔制。

  是时候解决这个问题了。

  ……

  去年九月初,陈绍宽陈季良等130人,在马尾码头,坐上德国邮轮,离开福州去德国留学,带队的是林重的副官郑士良。

  德方的沙尔文上校也上船,他将安排国内接洽这些中国海军留学生,和船厂工程人员。

  整个行程一个多月时间,大家都在跟着沙尔文学习德语。

  10月12日,邮轮在汉堡港靠岸,中国驻德(兼驻荷)公使吕海寰亲自到码头迎接,看到国内来人,他非常高兴。

  这段时间,吕海寰公使确实很高兴,因为德方对他越来越客气而善意了。

  晚清驻外国公使,其实没什么地位可言,德国军方与忠义军合作后,吕海寰没感觉到不同,他甚至不知道这些事。

  直到忠义军推翻清室,民国成立,德国与中国缔结盟约,德国皇帝威廉二世亲自邀请吕海寰等中国公使馆人员到皇宫,参加庆祝酒会,吕海寰等人第一次感受到德国人对中国外交人员的尊重。

  中国炮击英国炮艇,部队在西藏全歼入侵英军,又越境印度后,德国外交部长古斯塔夫,亲自来到中国公使馆,笑意晏晏地祝贺胜利。

  吕海寰公使感觉

  请收藏:https://m.bl56.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