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8 资本的碾压_远征欧洲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919年的一月份,对于曾经是百花齐放的民国新闻出版业来说,绝对是悲惨的一个月。

  如果事后回头看,1918年底充满浮躁和暴虐的两个月,就是那些小报最后的疯狂。

  正是因为那两个月的“全民狂欢”,为民国的新闻出版业敲响了丧钟。

  什么叫“小报”,和英国的《泰晤士报》、法国的《费加罗报》、美国的《纽约时报》比起来,只要没有全国发行的报纸都是小报。

  如果这么算起来,民国所有的报纸都是小报。

  就在一月底,一家名为《每日新闻》的报纸在天津法租界悄无声息的创刊,首日的创刊号发行量即达到10万份。

  十万份?

  所有听到这个消息的人都会感觉震惊,尤其是以前的媒体人,因为就在一个月之前,京城所有的报纸加起来,单日总销量也没有达到过5万份。

  销量之所以如此恐怖,其实原因很简单,这家《每日新闻》的报纸根本就不是买的,而是送的,并且这样的免费赠送会持续一个月。

  免费赠送……

  这可让那些要靠卖报收回成本进而盈利的小报社怎么活?

  别说报纸的赢利点要靠广告之类的话,你报纸都没有销量,谁都不会在上面做广告。

  也并不是所有额报纸都靠卖报纸才能生存,还是有一部分报纸有额外收入的,比如某些来历不明的资金援助,所以那些报纸还有坚持一段时间的能力。

  既然钱都不是问题,这时候拼的就是版面内容了。

  哪怕同样都是赠送,拿回家仔细品读和拿回家放茅厕里当厕纸的作用是完全不同的。

  于是此时很多人惊讶的发现,《每日新闻》居然在全国拥有16个大型记者站,雇佣了超过200名职业记者。并且《每日新闻》同时在海外的多个国家拥有分部,和英国的《泰晤士报》、法国的《费加罗报》、以及美国的《纽约时报》是合作关系,彼此之间资源共享,可以互通有无,很多时候一则新闻居然能够做到在数家报纸同日见报。

  同时《每日新闻》并不是刚刚诞生,而是已经发行了一段时间,在兰芳、在科西嘉、在法国、甚至是在美国,《每日新闻》已经拥有一群固定的读者,《每日新闻》从其他地方挣的钱,完全可以用来弥补民国的亏空。

  这就不是一般人能玩的了,估计那些小报背后的金主也不一定有这么大的能量。

  什么叫资本的力量?

  这就叫资本的力量!

  人家根本不跟你在低层面纠缠,直接用金钱摧毁你那点好不容易弄出来的话语权。

  《每日新闻》大致分三个版面,一个是国际时政,一个是民生杂谈,还有一个是商界要闻。

  国际时政部分大多是转载,全部是前一日内发生在全世界各个角落里的重大新闻,从正在进行的巴黎和会到英国

  请收藏:https://m.bl56.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