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8 凤集西乡(下)_三国之最风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式、仪仗的规模大小却也就能轻易地断定出车内是何人。

  随从荀贞来迎接太守的乡吏们看到这样威仪具备的车骑队伍,无不露出敬畏、羡慕的神色。

  荀贞从后世来的,见多了大场面,不会因此失态。他从许仲手中接过扫帚,捧在身前,做出捧彗状,镇定自若地领着诸吏员上前迎接。

  车骑队伍慢慢停下。很快,太守阴修的车队和县令朱敞的车队中各有一个吏员从车上下来。又有四五人亦出了队列,同行过来。

  按正常的情况来说,荀贞只是个小小的百石吏,刚有资格佩戴印绶,才算入流“有秩”而已,太守乃两千石的大吏,主宰一郡的生杀大权,就算是来“行春”的,也没必要在路上停下来,遣人过来与他相见。荀贞明白,他之所以能得到这样的待遇,完全是因为他荀氏的出身。

  两个吏员一个年约三旬,一个年约四旬。同行的那四五人都年岁不大,皆儒生打扮。

  荀贞定眼看去,这些人他大多认识。

  那两个吏员,年约四旬的名叫朱艾,乃是本县功曹;年约三旬的名叫钟繇,则是本郡功曹。

  朱艾是本县北乡人,其家与西乡的高、谢、费诸家一样,都是当地的豪强大族。

  钟繇是长社人,家世衣冠,乃本郡望族,是和阳翟郭氏并称的一个法律世家。他的曾祖父钟皓也曾任过本郡功曹,当年教授门生弟子千余人,与荀贞的族祖父荀淑齐名,都是“颍川四长”之一。说起来,钟氏和荀氏也算是世交了,钟繇也曾随族中长辈去过颍阴,专门拜见“八龙”,与荀氏年轻的子弟相交。荀贞和他有过一面之缘。

  那四五个儒生,荀悦、荀彧、荀攸赫然在列,在他们身后是一个还没加冠的稳重少年,却是许县陈家的子弟,名叫陈群。又有一人面如冠玉,貌如好女,则是辛瑷。

  荀贞见到他们,先是微微惊讶,奇怪他们怎么会也在车骑队中,随即明白过来,心道:“必是府君借助此次行春的机会,将郡中的俊才都召集起来,命随行郡中,以示好士族,宣扬文德。”往车队的位置望了望,刚才没有细看,这会儿果见车骑中还有不少未穿官袍、仅着儒服的年轻人,“仲豫、文若、公达与我是族亲;陈群的祖父陈寔也是颍川四长之一,与钟氏一样和我荀氏是故交;辛瑷和我族中有亲戚,所以他们几个过来与我相见,而那些没过来的儒生应是没交往过的原因。”

  他先对荀悦等人一笑,随即捧着扫帚,向朱艾和钟繇作揖说道:“西乡有秩蔷夫荀贞,拜见钟君、朱君。”

  钟繇虽身居“郡之极位”的功曹之职,却毫无骄人之色,上前两步,把他扶起,笑道:“贞之,咱俩虽见面不多,但你我两家本是故交,何必多礼?”

  朱艾亦神色和蔼,平易近人,抚须笑道:“这才月余不见,贞之你的大名已经传到郡中去了!府君今次行春本县,点名要先来你的西乡啊!”

  不能让太守、县令的车队多停,三人略微叙谈了两句,荀贞即前行引路,带着车队去官寺。

  ——

  1,便面。

  一种盖扇。这四个前导的步卒叫做“伍伯”。

  2,谢夷吾。

  汉初,因吏多军功,所以“车服尚轻”,一些官吏平常甚至不穿吏服,出入闾里,与民无异。这在封建统治者看来,是没有威仪的表现,没有威仪就不能治民,所以到景帝时,朝廷专门下诏禁止此类情况。因为出行简易而受到处罚的情况在西汉更普遍,更多一些,京兆尹张敞、豫州牧鲍宣都因此获罪。鲍宣被免职,张敞虽因宣帝宽容而未受处分,却也“终不得大位”。

  请收藏:https://m.bl56.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