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71 收定九江建良策_三国之最风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堂上没走。

  “子扬,你刚才不是下堂了么?”

  “晔下堂后,想起有一要事未曾禀与将军,因又折回。见将军方才如有思,故不敢打扰。”

  荀贞笑道:“你什么时候回到堂上的?我居然没听见。”点了点头,说道,“不错,我适才是在想些事情。……你说有一要事未禀与我?何事也?”

  刘晔刚才一直恭恭敬敬地站在堂中离荀贞较远的地方,这时往前走了几步,正要说话,荀贞示意他道:“天热,你不要站着说话,坐下,坐下。”招了招手,叫他到近处来坐。

  刘晔应诺,近前落座。

  坐下后,他挺直身子,目向荀贞,说道:“将军,方才太守诸君所问多九江、阜陵及陈刺史事,以晔愚见,能否收九江为己用,要不在九江、阜陵,也不在陈扬州,在於庐江与吴也。”

  “在於庐江与吴?”

  “庐江与九江比邻,既接壤九江,太守陆季宁,族又为州冠姓,其族中子弟出仕者,何止於吴,遍及扬域,故九江都尉陆季才、今会稽丞陆昭,俱其族人。如能得与他为盟,陈元悌虽牧扬州,何足道哉?”

  “姚叔潜为我家子弟聘吴大姓家女,应者唯全、沈而已。与陆将军盟固为上策,奈何扬士自高,恐其不从。”

  陆季宁即是陆康,吴郡人,今天子即位初,他蒙险遣孝廉、计吏奉贡朝廷,诏书策劳,加授他忠义将军,并和荀贞一样,也是秩中二千石。刘晔提到的陆季才是陆骏,陆康的从子、陆逊的父亲,曾任九江都尉,已经去世了。陆昭是吴郡陆家的子弟,如今仕在会稽,为郡丞。

  “如此,将军可盟与吴郡。扬州精华,半在吴、会,有吴为盟,九江声势必张,而陈扬州之望将由之稍弱矣。”

  荀贞沉吟了下,说道:“盛孝章的话,倒是可以试试。”

  吴郡沈氏之所以会应荀贞的聘女,靠的是盛宪之力。盛宪的女婿沈直是沈家的人,也即沈家是盛宪的外亲,所以他能影响到沈氏的决定。从他劝沈氏应荀贞之聘可以看出他对荀贞的能力至少是看好的,那么荀贞如果遣人去与他定盟,他十有八九不会反对。

  扬州六郡里边,不管文化、经济,抑或户口数目等各方面都是吴郡最优,如能得到吴郡的帮助,确是可以增加一个抗衡陈温的重要筹码。

  荀贞叹了口气,说道:“早前讨董,以及在广陵时,为募精兵,我尝遣人赴丹阳招揽徒众,陈元悌颇多相助,而今吾兄将掌九江,为吾兄计,也是为吾州计,却不得不与陈元悌争权,或许甚而会因此闹翻,兴起战端,此实非我所愿,却又不得不为啊。”

  刘晔说道:“刺史监郡,陈元悌一刺史耳,职在刺举,本就不该侵夺九江郡的权,做的不对的是他,不是将军。他如肯还权,万事俱好,他如不肯,汉家

  请收藏:https://m.bl56.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