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15章 洛氏不王_祖宗保佑:我建立了千年世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家和墨家和理论有根本性的冲突,墨家绝大多数的理论都建立在天是兼爱的基础上,并且由此推导出整个墨家的理论体系。

  但是道家简简单单四个字,“天地不仁!”

  直接将墨家理论的基础击溃,后续的所有推断都成为了空中楼阁。

  于是阳胜问道于墨翟,墨翟正在守藏室之中看道德经的新旧两版,笑道:“身处洛国之中,却忘记素王,墨家辩术真是白学。”

  阳胜便信心满满道:“昔年老子在学宫之中讲道,素王如天,难道素王也是不仁的吗?

  八百年洛国君主尊崇素王之道,无一不仁,才有了洛国的兴盛,数遍列国子民,唯有洛国能称得上安居乐业。

  若是素王不仁,洛国君主坐视子民覆亡,坐视邦周覆亡,难道还会有现在的景象吗?”

  道家子弟又是四个字,“洛氏不王!”

  “阳胜君,墨家的理论似乎将素王和天并列,但还请您知晓,王是天子,上天之子,不是素王之子,素王至高至圣,但他的爱是有限的。

  不要说列国的君主,从王室东迁之后,甚至就连邦周的天子,素王都不愿意关注,只要不勾结四夷,素王只在洛国之中播撒他的光辉。

  难道您要用素王的仁,来制衡那些不兼爱的君主吗?

  恐怕素王并不愿意。”

  “轰!”

  整个学宫之中,无论是儒生,还是墨者,都被这简简单单地四个字震在了原地,紧接着就是无数的呼声,无数的疑问之声。

  洛氏不王!

  这是道家士子对墨者的回应,素王如天,但素王不是天。

  即便真如诗歌之中所赞美的那般,素王的神灵真的在天上,素王仁,素王是赏善罚恶的,但素王的子孙不王。

  难道素王就会一直干涉人间之事吗?

  八百年来,素王庇佑着邦周的天命,但是这种庇佑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弱。

  诸夏大战,周洛战败,谁能忘记呢?

  邦周天命摇摇欲坠是天下人的共识,只不过现在还无人知晓,天命将会落在何处。

  但不在洛国!

  道家认为自己只是简简单单地讲了一个道理,但这个理所当然的道理,却一直以来都被人所忽视。

  但是对于墨家来说是无比的震撼,因为这些墨者突然发现,只要洛氏称王,墨家的理想就能实现。

  但是洛氏不王。

  武王曾经要将王位传给素王,但是素王说他没有天命,不能称王,洛国历代国君不论王室如何,都尽忠王事,天下人都认为这是忠诚。

  但是洛国不认为这是简简单单地忠诚,武王承天受命,素王从武王手中接过天命,所以他才会庇佑邦周。

  还没等阳胜说话,一个墨者便失声道:“难道素王会不爱诸夏的子民吗?

  若是素王不关注人间,谁来使君主谨慎呢?”

  这一下儒生们回过神来,心中暗道:“道家这群人平时看着安安静静,一出手就是大的,平时暗讽儒家的仁,现在没想到直接给墨家也来了一下狠的。”

  但是这种落井下石的机会当然不能错过,“当然是用礼,素王已经给人间留下了足以昌盛万万年的智慧。

  素王是希望人能够自强不息的,而不是事事都向他祈祷,昏暴的君主就驱赶他,奸恶的臣子便诛杀他。”

  ……

  任何稳定的政权都是由许多符合当前时代的政治逻辑所组成的,如果政权不合逻辑的方面太多,就会呈现出波诡云谲的政治局面,在先秦时代结束之后,“洛氏不王”成为了一条政治的底层逻辑,在上古和中古的千年之中,对洛氏不王抱有怀疑的时期,政治总是逐渐走向混乱。——《政治运作逻辑考》

  还没吃饭,大家先看吧,吃完饭我今天熬夜多写点,明天还不知道啥情况。

  请收藏:https://m.bl56.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