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71章 问道_祖宗保佑:我建立了千年世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拾了吗?”

  李耳仿佛猜到了孔丘会问这个问题,道:“以你之见,应当是恢复上古之治,重塑礼乐,用道德来规范人心,用纲纪来约束君王臣子。

  君臣父子,仁义礼智,是伱学说的核心,你将天下的问题归结于人心的问题。”

  对于李耳能在短短的时间之中就将自己学说的核心归纳出来,孔丘并不感到意外,因为他也可以通过短暂的交谈就判断出这个人的本性。

  李耳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将一列竹简推到孔丘面前,这是《道德经》之中关于仁义和古今之道的思考,孔丘展开一读。

  “大道废,有仁义。”

  “执今之道,以御今之有。”

  寥寥上百字,就对孔丘的理论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批判,面对这些批判,孔丘很是高兴,因为李耳不是在批判仁义,而是对没有真正的仁义感到失望。

  “伯阳公,还请为丘解惑,您的思想在天上,每每读来都有一种面对素王的感觉。”

  李耳是他认为的不逊色于洛明公的圣贤之人,李耳的认可仁义,这对他是很大的鼓舞。

  “素王说,天下唯一不变的只有变化,古代的道,只能古代来用。

  你是出生宋国的贵族,你的祖先是殷商的贵族,商汤也是上古的圣王,为何你不用商汤的大道,而推崇素王的大道呢?

  难道是因为素王比上古的圣王更加伟大吗?”

  孔丘有些沉默,素王自然是要比圣王更加伟大的,但这样岂不是说明,大道并不是越古越好吗?

  李耳的思想之中有朴素的辨证法,对于这些说服人的话说信手拈来。

  “这是因为商汤的大道太过久远,但是素王的大道你在洛国学宫之中亲眼所见。

  周礼是素王得以清平乱世的至理,仁义是可以维系人心的大道。

  但天下纷乱,难道空谈仁义就能成功吗?

  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了霸主,难道仅仅是因为仁义吗?

  他尊王攘夷,但为什么不恢复周礼呢?

  因为天下诸侯会群起反对他。

  碗掉在地上碎掉,难道还能再使用吗?

  爵中的酒洒在了桌案上,难道还能回到酒爵之中吗?

  周礼的崩坏是全天下所有人推动的,难道还能恢复吗?

  你是有智慧的人,想必是明白这些道理的,却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这是你这些年来,失败的根源啊!”

  说到最后,即使以李耳的淡漠,也有些感叹了。

  李耳这一番话很是刺耳,但孔丘的神情却很是平静,他的目光之中满是坚定,“伯阳公所说的固然是现实,但对的就是对的,错的就是错的。

  仁义是天下人所需要的,那就是我要为之践行的。

  素王讲诸夏夷狄之辨。

  诸夏有礼,夷狄无道,若是没有仁义,难道诸夏和率兽食人的夷狄还有什么区别吗?

  我坚持大道,即使这会让我粉身碎骨。”

  请收藏:https://m.bl56.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