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4章 方案_智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4章方案

  不过比起[蛊虫—疟原虫1型]之类的项目,李青叶更加看中另一种生物改造物。

  科研基地的A3区。

  一个水箱之中,充斥着特制的营养液,里面正培养着一株珊瑚。

  珊瑚并不是植物,而是动物,从生物分类学上来讲,珊瑚和水母其实是近亲。

  取出一截珊瑚结晶体,使用切片器,切下一些厚度只有200纳米的薄片。

  在显微镜下,这些珊瑚结晶体的切片表面,密布着各种各样的晶格,这些晶格非常整齐,有着一定的排列规律。

  这并不是自然形成的珊瑚结晶体,而是通过基因重组技术,李青叶插入了“六放海绵”的硅晶体生成基因序列、“蛇尾海星”的色素感官细胞生成基因序列、“蛇尾海星”的骨骼细胞生成基因序列之类。

  六放海绵的硅晶体,拥有一种名为“阿氏偕老同穴”的硅晶体结构,其光线传递非常精确,比光纤更加优异。

  蛇尾海星的两个基因序列,同样在光传感、光传播上有巨大的用途和优势。

  最后他又插入了鲍鱼的一种基因,让珊瑚可以生成“千层复合纳米结构”。

  虽然目前还不够完善,但是第一代[光子珊瑚]已经可以生产大量的仿芯片结构了,而且不同于电子计算机的电信号传导,光子珊瑚是光子传导和电子信号结合类型的。

  现在这个技术的问题,一方面是芯片结构的构造精确度,一方面是外部配套设备,还有软件之类的东西,都需要李青叶一一解决。

  光子珊瑚的优势是立体叠加和光子传导,还具备自我修复的能力,而且对外部环境的干扰有非常强大的抵抗力,能耗也非常低,生物相性也不错。

  不过作为第一代实验产品,目前还不具备量产的条件。

  他研究这个东西,并不是为了计算力,而是为了植入实验体之中,方便控制实验体。

  查看了珊瑚切片的纳米结构后,记录了一些缺陷信息,为下一代光子珊瑚的改良提供参考。

  李青叶放下手上的圆珠笔,揉了揉太阳穴,心里面暗自想道:必须尽快提升内部的监控手段,不然敌人迟早会渗透进来的。

  在利益面前,人类的贪婪是永无止境的。

  别说公司员工了,就算是父子兄弟,为了利益都不乏反目成仇的。

  永远不要相信人性。

  也永远不要去试探人性。

  蛊虫方案势在必行,但仅凭疟原虫一种,显然存在不足和漏洞,很容易适得其反。

  对此李青叶非常清楚,以当前的情况来看,他现在需要一批真正的死忠。

  那什么人会死忠于他?

  哪怕是从小培养的部下,都可能背叛,只要人还存在欲望,那就很难彻底死忠。

  不彻底的忠诚,就是彻底不忠诚。

  但是通过这个思路,李青叶想到了上世纪被淘汰的一种医疗技术——

  请收藏:https://m.bl56.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