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章 蛤蟆爬脚背_打拼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处于二十世纪初期的我们市,漫摇吧却并不是一个正经人应该出入的场所,一种极为独特的娱乐方式,让漫摇吧也拥有了另外一个诨名,叫做嗨吧。

  豪华的装修,昂贵的消费,在嘈杂喧闹,人满为患的地方,以金钱为代价,为客人换来一个相对僻静、独立的角落,这就是让漫摇吧变成了嗨吧的那个独特场所嗨包。

  那么,当时所谓的嗨包到底是干什么用的呢?

  很简单,装逼、性交、吸毒。

  我从来没有吸过毒,但我毕竟身处江湖,虽然没有吃过猪肉,至少我也曾见过猪跑。

  在二十一世纪初的那几年,我记得当时最流行的毒品是摇头丸和K粉,麻古、冰毒等如今极为火爆的新型毒品虽然已经开始渐渐冒头,但都还没有真正时兴起来。

  我们自己兄弟是绝不经手这些东西的,做正当生意的人没有谁会蠢到沾这个,而且场子里一般也有专门看场的到处盯着不许人卖,以免惹上不必要的麻烦。

  但是如果有人在门口卖,在后面的巷子里卖,或者是客人自己偷偷摸摸带进来,我们是看不到,也听不到的。

  因为,我们毕竟是生意人,不是警察,自然不会也没有权利去管那么多。

  第一,如果管了,生意也就不用做了,这里不让人嗨,多的是其他地方嗨;第二,你进来消费就是大哥,付钱之后,包厢一开,酒水一送,该上的东西上齐,怎么玩,如何玩,那是你们自己的事情,与我无关。

  那些年间对于娱乐场所的查处监督还远远不像现在这么严格规范,但是像酒吧夜总会这样的敏感场合,不管怎样,三天两头都总是会有各方面、各部门的人来查查,来看看的。

  对于一个经营者来说,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麻烦,大到可以让人做不成生意,赚不到钱,饿死你。

  所幸的是,我们背后的大老板姓廖,廖光惠的廖。

  在这位廖老板家的书房门上,我曾经亲眼看到过一副对联:

  春申门下三千客,小杜城南五尺天。

  初看的时候,我不懂意思,只是觉得好听。

  过了很久之后,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才从书上知道这副对联是民国时期的国学大师章太炎,送给上海滩黑帮巨擘杜月笙的两句话。

  这两句话的含义其实很简单,六个字就可以慨括:人缘好,朋友多!

  当然,廖老板并不住城南,也没有五尺天,但他绝对是个朋友多的人,非常多。

  在开业之前,我就曾经随着他几乎跑遍了我市各条路上的各大馆子,几乎请遍了我市各大部门的各路神仙,几乎听过了各种贵宾吐出的各种诺言。

  所以,开业以来,生意兴隆,顺风顺水。

  只不过,世上还有句老话说得好:神仙好请,小鬼难磨。

  终于有一天,不开眼的小鬼找上了门来。

  在广大农民荒了田

  请收藏:https://m.bl56.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