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80章 北漠寒至_靖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些事,其余便安静且压抑。

  乾清宫正殿前的院内上,搭好了戏台。正门前的云台上,也摆好了桌椅。夜里时,皇帝皇后及二妃诸嫔,太后、公主、驸马,再加上各亲王、王妃等人,将在这里齐聚一殿,用膳、赏月、听戏。

  先叙亲亲之谊,再享亲亲之乐。

  或者换句话来说:先宣威,再示恩。

  谁都知道今年的阵仗比去年搞得更大,是因为前不久大赛场的事。

  朱厚熜从养心殿那里出发,从月华门进入了乾清宫,面前是两队跪下参见的人。

  “都起来吧,殿内看座。”

  朱厚熜在黄锦的陪同下拾阶而上,入了乾清宫坐好在御座上。

  等他们一一坐好之后,朱厚熜笑着问朱让栩:“蜀王是最早入京的。入京后,这两年还习惯吗?”

  “……劳陛下挂怀,臣很习惯。京城之繁华宜居,远非成都可比。陛下许臣等祭日可入宫至奉先殿祭祀先祖,更是以前不敢奢求之恩。便是府中用度,陛下天恩浩荡,本色满俸,这也是以前不曾有的恩典。蜀王府一脉,既允行商又允进学,后辈子孙们无不称颂陛下英明。”

  朱让栩乖得很,只讲好的,似乎没有坏处。

  朱厚熜正色道:“懋仁,去年粮储号的收成,除了宗亲俸粮外,各王府应得分润津贴,如今也算好账了吧?”

  崔元立刻回答:“回陛下,已经都算出来了。按例存留转运至各仓后,已经起运抵京。臣正待九月后便发送至各王府。”

  “去年收成如何?”

  “回陛下,粮储号得农学院和金坷垃肥厂所著,平均下来,亩产就比一般良田要高上三成。因有储粮以应军需之责,皇明记转运行及河运局也不敢怠慢,转运损耗都极力控制。所雇农夫交上来的粮食,交完田赋,刨除购肥、整修沟渠、转运及储粮开支,较前年大约多上一成七。”

  崔元滔滔不绝地介绍着数字。

  以皇田和宗室赐田为基础,再加上这些年买了部分发卖官田,粮储号在整个大明拥有总计二十三万一千二百五十七顷七十五亩田地。

  粮储号毫无疑问已经是大明最大的单体“地主”,但以企业的方式在运营。

  这些田地,在不同地方种植的庄稼不一样。粮储号拥有田底权,耕种是或雇或租吸纳当地农夫的。但与寻常农家不同,粮储号既有皇明大学院农学院的技术支持,也有金坷垃肥厂的肥料供应,更能集中力量不断改进农具、改善名下田土的水利设施状况。

  水田的平均亩产达到了三石二斗多,超过了南方平均水平的两石六斗。

  旱地也比寻常的要高。

  这不奇怪,原先诸王赐田便都是好位置。

  现在崔元汇报着数字,诸王都知道,这是说给他们听的。

  各王府赐田都交给粮储号统一打理,皇帝允诺的有两点。

  一是宗室俸禄

  请收藏:https://m.bl56.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