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96章 谁来带路?_靖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在胜,是为了绝北患。唯有如此,战争带给财政的巨大压力、御驾离京之后的一些特殊管制措施,才能够得到理解和支持。

  “不临时加赋,就只能花钱采买。既要有钱,还要有人肯卖!”国策殿里还在商议,杨慎说道,“我直白讲吧,南京、淮扬、江宁、浙江、江西、湖广,此时真真切切是国本所在了!若无法从江南筹到足够的粮食,前线必定难以为继!”

  国策殿里安静了一下。

  如果还有人怀念从前,那么此刻就是最后的机会了。

  皇帝不在京城,甚至不在大明实土之内。北虏疯狂求活的劲头,不会忌惮大明天子在不在对面敌阵中。如果真的让前线断了军需,大明会不会先胜后败?皇帝能不能回来?

  而现在,仅仅把应缴的粮赋都缴上去,那是不够用的。哪怕粮储号此前有规模不小的存粮,今年也有新粮可以尽数支应,但如此规模的国战,消耗的速度何其快?

  要保证粮饷军需万无一失,必须还有别的来源。卖也好,捐也好,这自然只好讲究个自愿,并无法强求。除非干脆狠一点,临时加赋,一视同仁。

  那却不是皇帝临行前交待的宗旨。

  皇帝明旨不可因战加赋,重担就需要他们来挑。

  “先解决钱的问题!”张孚敬再次做出决断,“崔总裁,复套国债此前只在山西、陕西一带发卖,眼下却该扩大了。我的意思,此战关乎江山社稷,宗室、勋戚,都该尽绵薄之力。文武百官,自然也该量力承买一二。成国公那边,诸企业也是一样。民间,更可许以厚息,先度过难关再说。”

  崔元摇了摇头:“钱不是问题。今年各省府设支行,已经不知有多少钱庄来探口风。只要允他们也改组成民间银行,陛下此前教的准备金就能收上数以千万两。”

  “万万不可!”张孚敬断然拒绝,“若因此坏了钱法大局,便是饮鸩止渴、舍本逐末了。今夜我便拟文,着明报行刊印号外,讲明要旨。此非加赋,乃共解国忧。既尽匹夫之责,复得大捷之利。朝廷借钱,定然归还。北患根除,大明何愁不能富国?”

  “……是我唐突了。”崔元更担心皇帝能不能安全回来,所以他下意识地提出了更粗暴的解决办法。

  “凑一凑,钱是能凑出来的。”杨慎说着,“第一批起运旧粮,第二批从速起运今年新粮,第三批更关键。陛下是去开平与将卒们一同过冬、让他们保存士气的。但若明年开了春,粮草无以为继,谈何驱逐汗庭、击溃北虏?怎么买到足够的粮食,还让诸省不致粮价动荡?”

  张孚敬眉头厉色一显:“谁人敢在这个时候动心思,抄家灭族!有本官在,他们不妨赌一赌好了!陛下凯旋回京之前,本总辅来杀!若杀得生了乱子,本总辅一力承担!不

  请收藏:https://m.bl56.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