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41章 皇帝的同党_靖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包铁,有一些是四妹那边张家做的,铁也是从我们王家拿的……”

  王崇古的心头蒙着一层阴影,沉默不语。

  徐阶在御书房呆过,早就知道博研院研究过多种多样的新东西。那种能跨大江大河的桥梁,就是一类研究方向。而天下黄河第一桥,既然唐时就能在此兴建,在它的基础上再改进一下,也就是可以具体研究的明确项目。

  只是耗资不算少,一直不曾真正实行。

  直到徐阶到了山西,京广直道的修建也快接近尾声了,大明的铁产量已经有了大量富余的隐忧,徐阶才奏请开始办这件事。

  尽管早有前期研究,但改建这蒲津桥的工程也实在是快了点。

  王崇古现在深深担忧由于工程进展太快,其中的内情不少。

  若是真因此案牵连到了王家,他的会试可就前程难料了。

  现在王崇古低声说了一句:“卖到外藩的铁,有不少实则是什么去路,大家心里都清楚。张家在西宁的生意不小,他们会不会……”

  王现打了个哆嗦,仿佛一顶“资敌”的罪枷已经压到了他肩上。

  “我给张家的,都是造桥所需的好铁!”

  王现言之凿凿,王崇古却无可奈何:“只能等等看了。此时着急忙慌,反倒平白惹人生疑。”

  此时此刻,王崇古尤其感觉到行商富家的脆弱。

  一有情况,便被动不已。

  他更加坚定自己的信念:不论如何,王家必须要有人进入官场,列身重臣之位!

  ……

  此时的徐阶,知道现在是暴风雨前的宁静。

  博研院的博士们到了蒲州,他们不会牵涉到问责,但他们勘验的结果,就会决定这件事下一步如何发展。

  对徐阶来说,内部他已经彻查过一遍。

  但他知道,就算自己之前再怎么着紧工程质量,底下毕竟有大小经办的官员。

  而承建这蒲津新桥的建设局,徐阶也并不能直接去管理。

  他更不可能在之前建造期间、后来通行期间一直蹲在这里。

  所以说,有没有问题,徐阶心里是没底的。

  但可以确定的是:只要有问题,他就有责任。

  现在徐阶也拿不出好办法,只能在全力配合之余,又把来勘验的这些人招呼好。

  与此同时,他自然要给严嵩写信。

  不仅仅是严嵩。在御书房做首席的几年,凭借这个特殊的位置,徐阶在朝中也不是没有其他能请托一二的重臣。

  字里行间,都是委婉地表示督造已经殚精竭虑,委婉地探问大察工商剑指什么。

  和山西一样,这大察风波的另一个聚集地就是总理河道衙门。

  唐枢的心情很沉重,他就认为这是朝中有人不满刘天和。劳民伤财的几件大事,工程量都极大,都极容易找到漏洞。

  可这些事有多难做,陛下心里难道不清楚吗?

  当年御驾南巡,旧任总河的龚弘在皇帝面前直言治河之难

  请收藏:https://m.bl56.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