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83章 睿宗烈皇帝_靖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了起来准备跪迎。

  有什么好争的。

  “臣既是一起领的旨,都是议,不如一起先议出来。”袁宗皋恭敬地回礼,“请陛下御览。”

  他竟然都给办完了。

  有那封谢笺在,皇帝对他堂兄的看法早就是公开的。

  严嵩也停笔看向了杨廷和,睿宗烈皇帝,与杨廷和他们最初在遗诏、首版登基诏书中的措辞可不一致。

  身为翰林院资深学士的严嵩是知道第一版登基诏书内容的。

  最主要的是,朱厚熜在日精门火灾事件和随后的经筵上表现都太好,杨廷和不想破坏此刻微妙的“君臣一心”。

  因为庙号与谥号不同。庙号是在宗庙中祭祀先人时用的,祭祀先人难道不就是歌颂?所以庙号基本上都是好字。

  分别是朱厚照的庙号、谥号及张太后、兴献王夫妇的封号方案。

  这十多天来,袁宗皋初到礼部,把这四件事都理好办好了,也算是颇有效率。

  可以说是pua初步成功了。

  皇帝第一次到了东角门,参加内阁会议。

  杨廷和并不是对这些武宗盖棺定论的庙号、谥号没有想法,但如今情势不同了。

  朱厚熜对这些也没有什么异议,他倒是对杨廷和等人没有发表看法感觉到有些意外。

  至于张太后、兴献王和兴献王妃的尊号,则各分一疏。

  死者为大,为尊者讳嘛,后人有什么不好了解的?

  今天会议的主题,必定是各种号。

  记忆中,厚照我堂兄是被叫做武宗的,谥号是毅。

  但令朱厚熜和严嵩都意外的是,杨廷和表示不怎么看。

  挺好的,就这样。

  所谓有功称祖、有德称宗。这什么什么祖,等闲皇帝是不够格这么叫的。而什么什么宗,那就是用一个字来称赞他的德行了。

  其实到了这个程度,内阁中人也不好再提出意见了。

  再者,烈字也有点壮志未酬的意思。加上朱厚照没了子嗣,烈字也挺让人唏嘘的。

  “皇上驾到!”

  这奏疏他们已经看过了。

  要知道这期间还有其他常规祭祀的事要安排。

  很显然,礼部剩下的人很清楚袁宗皋的身份。在这些事务上,没人想得罪皇帝目前可能最信任的人。

  皇帝对他的堂兄是尊崇的,皇帝对杨廷和的功劳太高、威望过重也是有些猜忌的。

  壮志未酬,到底是为什么未酬?

  严嵩觉得这个庙号、谥号都涉及到将来后人对朱厚照、杨廷和这一对君臣的评判,很容易产生诸多联想。

  看来之前登基前议礼、朝会时盖帽、后来听政听讲听劝都表现得很不错,日精门火灾事件的“识大体”更让杨廷和既感觉到顾忌,又存了不少期望。

  要按老秦说的,这睿宗……似乎是后来嘉靖给兴献王称宗附庙时追尊的庙号,想不到现在竟被袁宗皋他们给了朱厚照。

  这个词,也是个好词。

  而谥号中的烈,既有以武立功、以功安民之意,戎业有光也算肯定了朱厚照的边功。

  正德皇帝的功过,也不会只停留于这庙号、谥号上。经历了正德一朝的百官、文人,在他们的著述、札记里自会对正德皇帝各有评判。

  袁宗皋对旧主还是可以的,虽然没有如同正式在位的皇帝一样以“X天X地”开头,但后面的字数一个不少。其中谥号还是沿用了献这个字,毕竟是当时兴王薨后就商议过的。

  博闻多能曰献,惠而内德曰献,智哲有圣曰献,聪明睿智曰献……

  “承天达道英毅睿哲昭德显功宏文思孝烈皇帝,庙号睿宗……”朱厚熜看向杨廷和,“阁老,您怎么看?”

  随后就是杨廷和心目当中这次最关心的事情了:“陛下如天之仁,追谥于少保一事传到士林之间,天下臣民莫不称颂。然英宗、景帝旧事,民间议论纷纷终是不美。臣以为,今日内阁大学士、礼部尚书俱在,莫如尽早议定于公谥号,以安天下民心。”

  严嵩心里一突:你要抢这美名?我还在等着正德皇帝的庙号、谥号出炉之后就递奏疏呢!

  可杨廷和找的理由很有说服力:朱祁镇、朱祁钰这两兄弟之间的恩恩怨怨如果被翻出来反复议论,终归是不好滴。

  陛下,你也不想老百姓们天天议论你祖辈的是非吧?

  朱厚熜笑着问:“杨阁老,您认为于公当追谥何号?”

  请收藏:https://m.bl56.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