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03章 控蒙之策_重生大明开局抄了八大蝗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微臣参见陛下。”

  杨嗣昌心头颇有些疑惑,突然接到皇帝的召见,不知为何,问及他人,也是一问三不知。

  不过听闻天子最近在草原征虏,击杀林丹汗,此真乃不世之功也!

  他心潮澎湃,内心激动,被天子的这份豪情折服。

  这是他第一次见到崇祯,他能感受到这位少年天子身上散发出来的锐气、蓬勃。

  “杨爱卿免礼。”

  “多谢陛下。”杨嗣昌起身,偷偷瞥了一眼。

  崇祯背后有一张地图,上面是九边、草原、辽东战略地图。

  “杨爱卿,你的《地官集》朕看了,写得非常好。”

  地官集是杨嗣昌写的一本书,主要是为官治理地方的方法论。

  实际上崇祯知道瞥了一眼,根本没有仔细看。

  但为何要专程提出来呢?

  御下之术!

  下属是要经常表扬的,要鼓励他们,人家才有归属感,才愿意跟你这个领导死心塌地干。

  “天子盛赞,微臣铭感五内。”

  “知道朕为什么叫你来京师吗?”

  “微臣不知。”

  “朕心中有一惑,不知何解?”

  杨嗣昌心思如电,陛下,您心中有疑惑,朝堂诸公都在,为何偏偏让我这么个地方官员来京师为您解惑呢?

  杨嗣昌想皇帝必然是有大事要自己去办了。

  “请陛下明示,微臣愿为陛下分忧。”

  “朕最近去草原上转了一转,但心中总有些不踏实,杨爱卿,你能告诉朕是为什么吗?”崇祯这是故意给杨嗣昌设考题了。

  杨嗣昌立刻心中了然,知道皇帝找自己来的原因了。

  不过他心中还是疑惑,这大明朝,北京、南京那么多大官,怎么天子偏偏找到自己了?

  疑惑归疑惑,回答皇帝的问题,肯定要快,要稳。

  “天子征伐林丹汗,千里诛杀酋首,此乃旷世奇功,有太祖之风,壮我天朝神威。”

  既然皇帝都提到草原这件事了,身为臣子,肯定要立刻先拍一顿马屁再说。

  “然则,草原各部无父无母,不尊礼法,不行教化,今日天子以盖世天威震慑诸夷,明日天子离开草原,诸夷旋即周而复反。”

  崇祯满意点了点头,就说现在,所有人都在庆祝皇帝征讨林丹汗凯旋,甚至有很多官员已经在做彻底消灭草原诸部的春秋美梦了。

  这些官员大多不知兵事,不懂时局变幻莫测,对格局缺乏最基础的判断。

  就今天,崇祯接到的奏疏里面,已经有不少官员奏疏皇帝应当趁胜追击,而且为了配合皇帝在草原上的大胜利,他们建议皇帝应该立刻督促袁崇焕赶紧在辽东发动一场对建奴的大规模的战争。

  对于这种不负责任且毫无战略认知的奏疏,孙承宗当然是一律批复:胡言乱语!

  到了崇祯这里来了,崇祯随手翻阅了一些,就被自己的大臣们气笑起来了。

  难怪大明朝在历史上被皇太极吊打,这些官员真是他妈的不是东西。

  你以为他们这些写是真的想要去吊打皇太极吗?

  当然不是!

  都是为了在皇帝面前彰显自己有多么为大明朝着想,都是有政治目的的。

  狗日的!

  遇上好大喜功,自命不凡的皇帝,还真可能会被他们吹飘起来,脑子一热就去干了。

  话说回来,能在大胜利下冷静指出其中最大的隐患,说明崇祯确实没有选错人。

  崇祯道:“草原各部羸弱,建奴势大,企图笼络诸部,朕想将草原诸部重新凝聚起来,为我大明所用,不可再沿用旧制。”

  杨嗣昌道:“回禀天子,臣听闻草原诸部现在尊天子为天可汗,天子有唐太宗之志,不若效仿前唐,设置都护府,加强对草原的控制,以笼络鞑子,为我大明所用。”

  “如何控制?”见杨嗣昌已经越说越上道了,崇祯细细追问,且说这设置都护府一事,他回来后还只是在今早与孙承宗提了一嘴,却不料杨嗣昌也这么想的,正合了崇祯的心意。

  “大明不对外和亲,但并不代表不可以娶对方的女人。”

  。

  请收藏:https://m.bl56.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