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18章 是你们太飘了,还是朕拿不动刀…_重生大明开局抄了八大蝗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缓。

  看来此事今日到阎鸣泰这位为止了,至于刑部后面如何查案,那是后面的事了。

  任何改革都会触犯到相关利益集团,例如李邦华的军制革新,不仅仅触犯了勋贵的利益,而且也触动了兵部的神经。

  襄城伯有恃无恐的原因就是他知道兵部和勋贵,没有人喜欢李邦华,地方上的巡抚、总督,也都不喜欢李邦华。

  李邦华滚蛋是迟早的事。

  但他们都没有想到,皇帝改革的决心如此之大,不惜触犯大忌,将军队直接调入北京城,当天就敢把勋贵和大臣的脑袋挂在北京城的城门口。

  他们没想到这个十八岁的少年,不止是说一说的。

  而经过这件事,崇祯得到了什么?

  一、把京卫中几个主要的勋贵都给干掉了,腾出了位置。

  二、这件事虽然没有直接撼动兵部,却让兵部理亏,对接下来建设监察厅,分兵部的权,有很大的帮助。

  而且这里面还有一点已经告诉了所有人,李守琦等勋贵被处斩,这件事直接越过了三司会审。

  这无疑给文官们一个提醒:朕随时可以越过你们办事,你们自己好好掂量掂量!

  但就这么结束了吗?

  没有!

  刑部介入相关审讯,相关人员一个也别想跑。

  刑部介入那是台面上的,正规的。

  而私下的,皇帝亲军锦衣卫自然也不会就此作罢。

  三天之后,刘鸿训就从蓟镇回来了。

  刘鸿训是崇祯朝初期罕见的内阁能手,不过这人很可惜,在正统的历史上,他因为私下说崇祯是个“冲主”,被崇祯怀恨在心,给弄死了。

  这人能力和态度绝对没有问题,是个愿意办事的人。

  三天后,刘鸿训给崇祯呈递了一份奏疏,里面写得清清楚楚关于蓟镇调兵案的侦查过程。

  这份奏疏让许多人睡不着觉了。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这份奏疏一是证明了李邦华是冤枉的,二是查明了真相,有人暗自私通山东都指挥使司。

  山东都指挥使司是干什么的呢?

  是管理山东省所有卫所士兵的衙门,两京十三省,各有一个。

  他们负责平时卫所的管理,例如卫所军户的操练、屯粮。

  不过明朝后期卫所已经烂到根了,都指挥使司的军官大多不作为,利用权职之便勾结当地的乡绅地主,侵占军户的良田。

  与此同时,军户良田的税也比普通民田要高,就导致了许多卫所军户的逃亡和糜烂。

  这件事也反应出了卫所的弊端。

  这件事的侦查其实并不难,正如骆养性所言,从山东卫所调过来的士兵,在半路上被军官故意压迫,导致大量的士兵不堪痛苦被迫逃亡。

  这些人有的还在山东省,有的已经进入了顺天府,干脆就留在顺天府,落草为寇。

  这事就操蛋了。

  一是没能及时让蓟镇补充好兵力,二是把山东的卫所士兵相当一部分逼成了草寇,加剧了社会的动荡,三还让李邦华背了黑锅。

  这每一条简直就是在给崇祯添麻烦。

  看完刘鸿训的奏疏,崇祯道:是你们太飘了,还是朕拿不动刀了?

  。

  请收藏:https://m.bl56.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