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196章一家恩怨两人心_诡三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程度上实现了军政与财政的独立。显而易见,这对统治者存在严重隐患。

  虽然说这样的制度,让江东在短时间内三代交替没出什么大篓子,但是也导致了江东当下的重大隐患。通过让渡权利,调动了将领的积极性,属于战时政策,具有较强的临时性。因此在政权稳定后,便需要采取反制措施,避免授兵将领军阀化,以及地方藩镇化。

  可是给出去方便,收回来难。

  而且这种事情,是非常难以控制的,导致在孙权后期,根本指挥不动将领,就连鲁肃这样在三国演义里面老实人形象的,也有万余的直属部曲,让孙权好生惦记,好不容易等到了鲁肃死了,便是露出了猪像吭哧一口……

  鲁肃为什么那么多的兵?

  那是因为周瑜死后,鲁肃代领其兵。

  为什么周瑜死了不敢让孙权代领其兵呢?

  这懂得的自然都懂。

  为了控制这些将领,不让他们无限扩张,江东的部曲几乎完全都是私有化。将领自行招募,自行筹钱,自负盈亏,自己承担一切风险,如此一来,招募而来的兵卒肯定就是只听将领一个人的,而不是听从孙十万的号令。孙权为了应对这些问题,又被迫发明了诸多配套措施,比如奉邑制、复客制等等来限制将领,而奉邑制与复客制,又是均是以让渡赋税、人口为代价,又变相损害了江东的财政根基。

  也就是说,为了一个bug的打补丁,制造出更多的bug……

  纵览江东发展历程,讨伐山越,人人争先,但对外作战,就一塌糊涂。

  讨伐山越意味着扩充私兵,但对外作战,则意味着消耗私兵。

  因此,江东的对外战争中,不仅江东大族战斗欲望低下,就连淮泗集团也为了保存实力,往往是出工不出力。

  当下江东这个制度的弊病,也就展现无遗了。

  朱治一倒,中军便是直接撤退,带动全军溃败……

  但凡大战,往往是在胜负见分晓之后,才能开始产生真正大量的伤亡。

  先有胜败,才有大伤亡。

  所以士气很重要。

  或许江东真的有机会打下鱼复,也许就是差那么一点,但是现在都不重要了,当江东兵卒心中的那根线绷断之后,便是十倍于鱼复的江东军,开始大规模的败退……

  一旦人心涣散之后,便无关战力、无关人数。

  假设这个时候有人在江东军之中高呼,收拢兵卒,反扑全线追杀的鱼复川蜀守军,说不得在人数优势之下,不仅不会败落,还有机会反杀回去,攻陷鱼复。

  但战争不是这样简单的计算。

  是人心。

  朱治倒下了,就算杀光鱼复守军,又能如何?

  每个军校,甚至是每个江东兵卒,心中都清楚,他们人多,但是人越多,就越不可能齐心协力。

  纵观整个华夏历史,能让全国上下齐心协力的,只有那

  请收藏:https://m.bl56.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