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十三章 最简单的营销_文物贩子在唐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都暂时留驻几日,主要就是要整理点校经辩录。

  再过几日,辽西段荣暄和青州黄升完成自己的经义点校后,也先后告辞。但郑家三老和崔三醉却是一直留了下来,日日相聚饮酒辩经,颇有些乐不思蜀。

  那崔三醉本是言道不复言辩,但私下切磋,也不为破例。三老中的老三郑诚,在坛辩中面对崔三醉,几无还手之力,心中大是不服。此时得了方便,一有空闲,就要与那崔三醉辩上一番。

  崔三醉对此正中下怀,自是来者不拒。二人若说经义功底,也是伯仲之间。但要说辩论水平,那可就几乎是天上地下了。因此最初之时,郑诚处于绝对的下风,屡战屡败。

  但那郑诚却是愈挫愈勇,屡败屡战。过不多久,也渐渐地摸着了门道,一点点有了些起色。这一下更是兴趣大增,不管是吃饭走路还是出行闲坐,只要是和人说话,人家说什么,他就反驳什么,无时无刻,都准备和人辩上一番。

  所谓“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郑诚这一认真,辩论水平自是突飞猛进。慢慢地便和崔三醉能相持颇久,偶尔也能胜上一两场。待得这几天,已经是互有胜负,虽然还略处下风,但再坚持下去,平分秋色甚至后来居上,也不再是遥不可及了。

  崔三醉也不由大为警醒。他以善辩成名,颇以此为傲。虽然推许卢鸿,其实也存了让年轻人一头的意思。但要让这郑家老三压自己一头,那是绝不能输这口气的。因此也是厉兵秣马,暗自鼓劲。

  此时将近年关,郑家及崔家都派了人来,要接三老及崔三醉回家过年。故时风俗,无论有什么大事,这过年总得回家团圆才是。就算是崔三醉这等古怪之人,这个事上也是不会违背的。只是他与郑诚正斗到了劲头儿上,这般忽然撇下,实在是不愿。郑诚也是一般心思,也是大大的不舍。就算是另外二老,也觉得这一段过得实在是充实有趣,此时别离,亦觉郁郁。

  卢鸿与四老感情颇深,也是不舍四人,又动了点心眼,与四老说道:“晚辈也实在是舍不得,只是团圆节日,家人翘首,不好相留。若是爷爷们有心,年后卢家准备操办一所书院,书院中除了教授学生日常学业,也要时常邀请名流,讲经辩法。若爷爷们愿意,不如便由卢家专程特邀四位为特邀教授,专辟客座,便可日日相对,观摹交流,岂非乐事。”

  崔三醉听了哈哈大笑,痛饮了一口酒说:“你这小子,怎么就这么多歪心眼儿。表面说得冠冕堂皇,什么教授什么交流,其实还不是想借了我们几个老家伙的名头给你这书院扯扯大旗。不过我出来这些日子过得确实不错,再回博陵那小屋子里干坐,估计也是没甚趣味。我也不当什么客座,只要给我弄个地方,我就全搬了来,也没啥大不了。就是怕有的人不敢再战,空费了你这小子的鬼点子。”

  郑家三老听了也不由笑了。郑知郑行连连点头,郑诚却是不肯服输地辩道:“非也非也,你这话却是大谬。我们三老自然是名声在外,但你这老家伙除了有几分骂人的恶名,还有什么名头,扯什么大旗?只怕那书院要真请了你当博士讲学,学生们倒都要吓跑了。空自相许,不知其非。唉,我都不惜得说你。”说罢连连摇头。

  崔三醉却不理会,又喝了口酒说:“还不惜得说我,拾人牙唾,有何味道?过完年我在这等你,你们老哥仨就组团忽悠我来吧!”

  请收藏:https://m.bl56.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