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十二章 原来是赝品_文物贩子在唐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为常见,也有桑皮纸。如卢鸿所制的檀皮纸,近来也渐渐出现,那麻纸已经颇为少见。若再寻麻纸所制的麻黄纸,只怕也是无处可得了。

  众人少有如卢鸿般精于制纸的,但经卢鸿指点纤维粗细及长短等特点,也略能分辩。

  卢鸿又说:“这桑皮纸传入中原时代较晚,皮纸工艺也是近百年来方才盛行,东晋之时,绝无得见。因此小可敢断定,这卷书法,绝无可能是晋时旧物。”

  卢鸿停顿一下,又继续说道:“除了纸张不对以外,此卷书法的墨色也略显浮燥。因自古以来,纸张均须涂布制后方可书写。因此墨迹落于纸面上后,渗入颇浅。只有存放一定年份,那墨色才能渐渐深入纸张,直透纸背。虽然此卷经过装裱,无法查看纸背墨色,但观其墨色浮于纸面,可知其年代不会特别久远。此外还有一点,如那般流传数百年的书迹,不唯墨色渗化,且纸墨相生,墨色必然集中于书迹线条中间。只要手持书卷,对着光线照看,那书迹中间必然有一道深线,宛如天成一般。且线条边缘,也同样变得深重,清晰分明,显得书迹更为流畅。诸位可对照其他几卷晋时书迹,一看便知。”

  众人听了,纷纷取过前边几卷晋人真迹来,对照光线观看。果然书迹中间,均有一道深线,且墨色入纸深沉,极为自然精彩。再看这卷《江州帖》,墨色浮于纸面,对照光线,一目了然。

  萧德言叹道:“今日真是得益多矣!在下素来以为,于书道所见颇深,不想今天听了卢公子所言,方知浅陋。只是这卷赝品,不知是何人所制,观其笔法,实在到了以假乱真的程度。”

  卢鸿听了点点头说:“此卷书迹,做伪者或是手头有所参照,故其形态极似大令手迹。只是此做

  然书法极佳,但毕竟也有破绽。”

  听了此言,方才置疑地宁先生便问道:“以卢公子所见,此卷书法于书道之上,尚有何破绽?”听了刚才卢鸿分析纸墨等言,这宁先生也不再如适才般托大,言辞颇为客气。

  卢鸿说:“诸位均精于书道,自然知道,古人作书,与时人不同。古人无高桌大椅,作书之人,亦是跪坐于榻,左手持竹简,右手持笔而书。后来以纸代简,仍是左手持卷纸,右手持笔。以此法做书,指掌腕肘,均灵活自然。而笔落于纸上,自然形成两头尖、中腹粗地中锋笔迹,且笔迹使转如意,圆致生动。”

  众人听了,其中精于书道地,自然清楚其中关节。更有人以手虚比做书,连表赞同。

  卢鸿又指向面前的书卷说:“请诸位细看此书起收之处。虽然做书之人也竭力模仿前人笔法,但此人必然是于桌案上书写。因为桌案上纸张平铺,做书之人手腕与桌面,不如持纸书写之时角度自然。因此

  请收藏:https://m.bl56.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