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零七章 石沉大海无波澜_天下第一逆贼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提笔计算,少顷便得出了一组数据。

  歙县补九千七百石夏粮,按照当时的作价计算,每石折银三钱,九千七百石怎么算只有两千九百一十两。

  而如今每年歙县缴纳的‘人丁丝绢’八千七百八十匹,作价每匹七钱,折银六千一百四十六两。

  两千九百一十两。

  六千一百四十六两。

  这两个数字很像吗?

  他爷爷的,一点也不像好不好!

  于谦看着自己得出的数据,顿时傻了眼。

  合着,歙县老百姓,每年多交了三千多两银子?

  天爷爷的,从洪武元年到如今永乐十四年,歙县老百姓已经交了五十年,加起来近二十万两白花花的银子啊!

  歙县老百姓就是一群倒霉蛋!

  于谦不由握紧了拳头,他很清楚这笔账不是这么算的!

  脑袋再次埋进浩瀚账册之中,这一次于谦将范围扩大到整个徽州府六县账册之中。

  他很清楚朝廷里的那些大人物,当初断然不可能只为了一个小小歙县做决断,这等能摆在当初行中书省桌案上的,最低也得是整个徽州府才能配上那些大人物们批阅。

  黟县、休宁县、婺源县、祁门县、绩溪县,包括倒霉催的歙县,徽州府一府六县统统亏欠赋税!

  一个都没有幸免!

  除倒霉的歙县外,其余五县共欠粮一万七百八十石,折银作价三千两百三十四两。

  于谦对自己的计算能力相当自信。

  歙县折银两千九百一十两,加上五县三千两百三十四两,这便是六千一百四十四两。

  与朝廷的‘人丁丝绢’只差二两银子!

  答案已经出来了!

  “他娘的,歙县就是个倒霉蛋!”

  于谦终于是忍不住,将心声给骂了出来,对歙县这帮倒霉蛋表示默哀。

  他们一县老百姓,硬生生五十年,承担了整个徽州府的当年欠下的‘人丁丝绢’,这一承担就是整整五十年!

  事情查到这里,于谦已经心知肚明,事情到底是怎么回事了。

  当年囯初,四方动乱,朝廷清查地方赋税,查出来整个徽州府总共短缺了两万多石的赋税,便已‘夏税生丝’的名义要求徽州府补齐。

  这本来也没有错,你地方每年都缺这么多,朝廷还怎么过活?

  以前的,咱们就不算了,毕竟那时候大家都活在前朝的残暴统治下。

  但往后,你们徽州府要乖乖听话,这笔白花花的银子,必须给我们交齐了。

  一两都不能少!

  对徽州府来说,这也没有问题,本来就是应该交的一直没有交,现在咱们徽州府往后都交齐了就是。

  可问题就出在,这笔每年多出来的六千多两银子,本来应该由整个徽州府六县承担,最后天知道怎么就变成了倒霉催的歙县一力承担。

  这一刻,于谦觉得整个架阁库都在发光,光源正是他自己。

  他觉得自己就是整个徽州府在闪亮的那个人。

  

  请收藏:https://m.bl56.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