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十四章 你没了~_天下第一逆贼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明龙旗迎风招展。

  朱瞻基跟随其后,昂首挺胸,器宇轩昂。

  一众锦衣卫在燕南飞的带领下,竟然是分成两排,将献俘队伍裹挟在了中间。

  这一副看上去,当真像是大明朝皇太孙殿下朱瞻基,率领锦衣卫大获全胜,押送俘虏进京面圣!

  阿鲁台位于队伍之中,明显的能感受到角色的转变,这种不受控制的感觉很不好。他一辈子在草原上,纵马驰骋的日子被站在地上的日子还要久,阿鲁台想发作,但是草原上的局势让他不敢乱动。

  城门前,百姓们的欢呼着,依旧在响起,好似海面上的波浪,一浪高过一浪。

  奉天殿。

  作为紫禁城中最雄伟的大典,每一次都只有大典、大事、大朝会的时候才有启用。

  唯有大!

  才能当得起。

  今日恰好是大朝会,满京师的官员,几乎都聚在了奉天殿。只不过今日没有如同往日一样,君臣商讨完了大明的军国大事之后,就各自返回衙门梳理公务。

  大明朝权势最盛的臣子们,济济一堂,静静的等待着。

  朱棣坐在金碧辉煌、金光闪闪、金鼓齐鸣、金童玉女、金迷纸醉的龙椅上……

  皇帝今天的心情很好,脸上的微笑就没有断过,让平日里总是每天着帝王不满的大臣们,也稍稍的轻松了一些。

  谁都想好好的过日子,整日里提心吊胆,生怕过了今日,明日就脑袋落地的日子谁都不想过。

  原来的太祖爷是那样的人,动辄帝王一怒,血流成河。

  后面的建文帝,还算和善,毕竟那是正儿八经的儒家子弟。可是没有几年的美好时光,南京城里的大臣们就引来了朱棣,这位永乐皇帝。

  他们又一次的进入到了朝不保夕的日子。

  再等等,就是和宁王阿鲁台入宫献俘的时间。这是彰显大明武德,昭示天下归心,寓意儒家教化的大事件。

  满朝的大臣们,觉得自己没日没夜的教化,所有的浮出都得到了回报。

  身披盔甲的功勋武将们,觉得自己手中的刀剑越发威武,大明周边,四海之内万族臣服。他们,就是大明这个巨人手中的无双刀剑!

  有宦官小跑步的进了奉天殿内,到了大殿中央。

  内阁首辅胡广眉头微微一皱,觉得这名内侍的举止稍微有些轻浮了,不由开口:“可是和宁王入宫了?”

  宦官见是首辅大人询问,立马点头:“回阁老的话,和宁王已经到了宫门外了。随同的,还有太孙殿下……”

  朱瞻基恰好今日回南京,这事大家都知道。胡广听了,也只是点点头。

  朱棣却是脸上一喜:“他还有多久到这里?”

  这个他,自然是指朱瞻基的。在皇帝眼中,阿鲁台还不值得他这般询问。

  宦官脸上露出些迟疑,想说不敢说的样子。

  胡广本就不喜欢这宦官的举止,一竖眉沉声道:“陛下问,还不快快回话!”

  宦官一震,这才反应过来,急忙道:“回陛下,太孙在城门外与和宁王发生冲突,下了和宁王的狼旗和兵械。锦衣卫千户罗大人一马当先,举着咱们大明的龙旗,裹挟这宁河王的献俘队伍入的城……”

  随着宦官的话刚一说完,轰的一声,奉天殿内瞬间热闹起来,无数的大臣们不由嘈杂起来。

  那可是献俘的队伍!

  哪怕阿鲁台是异族,但那也是皇帝亲封的和宁王!

  太孙此举,显然不和规矩礼仪!

  有礼部的官员,立马是站了出来:“陛下,太孙此举有违朝廷制度,臣弹劾太孙,举止轻浮,阻碍和宁王献俘大典!”

  愚蠢!

  身为首辅,胡广最清楚这件事情最后的结果是什么。

  他淡淡的看了眼那站出来的礼部官员,认出对方的身份后方才垂下眼帘。

  你没了!

  少年!

  请收藏:https://m.bl56.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