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八九章 教科书般的对局_重生之围棋梦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首届“中韩国手对抗赛”决胜局较量,当对局双方花费10分钟时间把第2局棋前面20多手复制在棋盘上以后,双方的落子速度渐渐慢了下来。全局进行到30步棋左右,最终还是李小强率先变招,结合第2局比赛的赛后研究心得,李小强把自己的下法修正了一下。这个时候,双方的落子愈发谨慎,到中午封盘之前,棋盘上的总共手数还不到40手。

  中午的时候,张大记者有事出去了一下。等他重新进入研究室,这时下午的比赛已经进行了半个多小时,棋盘上一共下了40多手棋。等他重新坐到棋盘边后,张大记者一看就乐了:

  “这是……这个地板铺的,这棋也太搞笑了,棋盘总共才4条边,却一共摆出了6个“拆二”,看这个架势,他们俩从这个时候开始好像就要准备收官了吧。”

  听了张大记者的话,一旁的常韧圣笑道:

  “才6个“拆二”,这个数量也不算多嘛。你还记得几年前大竹英雄对小林光二那盘吗?人家那盘可是整整摆出了7个“拆二”……”

  常韧圣说的是几年前日本“名人战”挑战赛中的一盘棋,由大竹英雄向小林光二挑战。那盘棋和今天这盘棋的格局很像,由于棋盘上到处都是“拆二”,这点让人印象深刻,同时那盘棋的质量也很高,最后以极小的差距分出胜负,因此被有些棋迷戏称为“地板流的巅峰之作”。

  “呵呵,人家那盘可是号称巅峰之作,那小常你觉得,今天这盘又会下成什么样子?”

  常韧圣歪头巡视着整个棋盘,他想了一会后。摇头说道:

  “不知道,这棋我不知道怎么下,这棋太难聚焦了,好像下哪都可以,又好像下哪都不对……对了,这棋应该请教马老师。这种局面是他最拿手的。”

  当张大记者和常韧圣把目光转向马小飞的时候,马小飞干脆就是双手一摊:

  “你们别看我,这棋既然没有正解,因此我根本想都不去想。我看最好的办法,大家还是老老实实等着欣赏他们两位的高招吧。”

  马小飞说得没错,大部分“铺地板”的棋,有个特点就是不容易聚焦,也就说棋盘上没有特别的所谓“急所”。对于这样的棋,棋手选择起来相当困难。

  打个简单比方。假设棋盘上存在这样2步棋,一步棋的官子价值是18目,另外一步棋的官子价值是15目。那是不是一定就选择那步价值18目的棋更好呢?未必。因为你选择那步价值18目的棋以后,你的棋在总体上会变得薄,如果你选择那步价值15目的棋呢,你的棋就可能变厚一点。

  目数好计算,但是棋的厚薄就没那么好量化了。这种厚薄上的细微区别到底有没有3目棋的价值,哪怕是顶尖棋手都很难判断清楚。

  比如第2盘比赛。

  请收藏:https://m.bl56.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