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六六七章 海阔天空_三国第一强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社会发展的大浪潮之中,个人力量顶多只能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完全无法左右后续的发展。这是王羽回到阔别了大半年的高唐新城时,最大的感想。

  城区身没什么变化,用大块木材快速搭建房屋,是后世军事上建立军营的手法,在十八、十九世纪曾广为流传,后来因为木材的日益紧缺退出了历史舞台,在这个时代应用起来倒是很方便。

  城区的房屋有一个从内围向外围的渐变过程。最里面的,是完全按照王羽的指示建起来的,外围一点则是工匠们领会了这种建筑方式之后,加入了自己的理解和改进,等到最外面那一圈,基上就是独具华夏特色的简易木屋、木楼了。

  同一个城市中,却有着风格迥异的建设风格,而且还是中心区的简陋,外围的精致,这种特色,也一度成为了名士们嘲讽讥笑的理由,认为高唐不愧是大号难民营,一切都是如此奇葩,格格不入。

  但正如后世那句名言所说:发展就是硬道理,当这些简陋的街区被大量的新商品充斥着,每天都呈现出比肩继踵,水泄不通的景象之后,这种观念迅速消失,代之的是对奇迹的赞叹和震惊。

  连一直引导着新城发展的民政官员们,对此都讶异不已,更别提旁观者了。只有王羽对此才丝毫不觉意外,有人就有一切,人的创造能力是无穷尽的。现在可是汉朝,是华夏明受束缚最小,从未受过外力摧残的时代。

  因为高唐最初难民营的性质,来这里定居的,都是一无所有的人。没有财产,没有田地。没有前途,没有希望,同样的,他们也没有什么固有的观念。

  王羽做的很简单,他给这些人指了一条路,提供了相应的物资,然后一切就自然而然的发生了。到了现在,王羽也慢慢变成了旁观者,他能提供的帮助。似乎也只剩下生活方面的新模式了。

  他在的时候,流行风潮都是他引领的,他离开,流行风潮则从民间自行衍生,丝毫无损于高唐的繁荣。

  眼下已经到了十月。但在高唐的大街小巷中,丝毫看不到普通城市中的萧索,依旧人来人往,依旧车水马龙。

  小商贩们挑着担,推着车,沿街行走,高声叫卖。吸引路人的注意力;酒楼、茶馆中冒出了成片、带着各种香味的雾气,让人不自觉的停下脚步。到处都充斥着欢笑声,到处都洋溢着对生活的希望。

  王羽突然有些明白了,那幅名闻千古的清明上河图。到底是在怎样的心境下画出来的。若非被汴梁城蓬勃的生机所触动,画者又岂能妙手偶得,画出那样的神作?

  如果华夏大地的每一个地方,都如现在的高唐一样。那就真的可以被称作盛世了。

  王羽这个始作俑者都心生感叹,几个新成员更是直接被惊到无言。

  这才多一点

  请收藏:https://m.bl56.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