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八二八章 陈琳献策_三国第一强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说说看。”王羽饶有兴趣的看向陈琳。

  打败袁绍后,王羽俘虏了不少袁军的幕僚,除了逢纪等一味求死的,还有一些恶名昭著,作恶多端的,其余的人都没受任何留难,想留用也可以,想走也不拦。

  当时留下的人足有一百多,士人们投靠袁绍,无非是认为袁阀势大,统一天下非他家莫属,想着赚个从龙之功,一跃成为名门之类,谈不上和袁绍真有什么生死不渝的感情。

  胜者王侯败者寇,袁绍败了,大伙顺势投靠胜利者,也谈不上失了名节。世人都说袁绍之败,在于不能用人,不纳忠言,他的失败,自然不是幕僚们的责任。

  一晃就是两年多,当初留下的一百多名士,现在剩下的只有十来人了。

  在王羽的主导下,青州官场纯粹得很,就是一帮做事的人。事情做得漂亮,更重的担子很快就会压过来,不会做事,想靠扯别人后腿来上位,那是绝对要遭到所有人鄙视的。

  而这时代的名士,就是官僚的预备役,务起虚来一个顶俩,真正放到实务cāo作上,十个也顶不了一个能吏。

  这些人在袁绍手下很吃得开,反正政务都有文吏来处理,名士们只需要时不时的写些花团锦簇的文章出来,颂扬袁将军的人品德行,吹捧造势就可以了。

  到了青州,冷丁被当成牛马牲口来使唤,名士们自然不大适应,而且也干不来。

  最后剩下的十来个人,大部分都是相对异类的,比如审配就是,他不太会做人,就只能做事呗,唯一的例外就是陈琳。

  除了一支生花妙笔,陈琳和无法适应青州官场的名士们没什么不一样,同样在最初的磨合过程中泯然众人,没能冒出头来。

  不过和其他人不同的是,陈琳在受挫之后没有故作桀骜,或者灰溜溜的请辞离去,而是换了一个方向,重新努力。

  最初,他是打算在将军幕府参赞军务来着,结果进了幕府一看,好家伙,这里面奇才辈出啊!有贾诩这样老而弥坚的老狐狸,还有徐庶这种锋芒正盛的新锐,再加上王羽后来招揽的鲁肃、诸葛亮、庞统等人,陈琳虽然也有些见识,但人和人确实是没法比的。

  实际上,就算没有这些妖孽的压制,陈琳也不太适应将军府的风格。

  在何进、袁绍这些人手下做事,军议的时候讨论的都是大势,比如战争的必要xìng,形势变化中涉及到的天数轮转,有德、无德之类的因素,诸如此类。

  而青州将军府虽然也会讨论大势层面的问题,但基本上都是一笔带过的,他们更专注于一些很具体的东西。比如行军的路线上,都有些什么样的地势,路况如何,并以此来统计确切的行军时间。

  陈琳亲眼见证过,在一次军议上,徐庶和鲁肃争得面红耳赤,争的就是大军通过一座桥需要

  请收藏:https://m.bl56.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