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八四九章 汉胡大防_三国第一强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做为前世的兵王,王羽自身条件不用说,又拥有先知的优势,起家之初的运气也很好,想定鼎中原其实并不很难,真正难的是创立万世不堕之基。

  想做到这一点,光是扫平群雄,建立个新王朝是不够的,哪怕把草原上的游牧部落全杀光也没用,只要还用从前的那一套,就逃不开王朝兴衰,数百年一轮回的宿命。

  王羽准备好的答案,是全面的扩张策略,彻底扭转华夏文明的命运!

  想想看,华夏文明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变成了谦恭、忍让的代名词的呢?王羽也不是很确定,但华夏文明给人积弱不振的印象是确实存在的,所以后世才有了所谓伟大复兴的说法。

  这也许与从宋朝开始,中原王朝开始奉行的内敛式对外策略有关。有力量而不横行霸道,或者干脆就是外强中干,没有力量,当然会被人当成弱者对待。

  其实不光是宋、明,就连最令人自豪的汉唐时代,中原王朝执行的也不是彻底的扩张政策。汉武时代打下来的江山,到了东汉末年,不但都还回去了,而且还差点赔上了三辅之地;唐朝中后期的疆域,同样远远小于开国之初,甚至还不如明朝初期大。

  华夏文明真正的持续扩张期,反而是在很多人都不甚了解,也很少有相关记录的先秦时代。

  周朝立国之初,华夏文明还局促于黄河流域,等到春秋时代。长江以南的广大疆域,都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开发。等到战国时代,华夏疆域基本上已经定型了。在这个漫长的期间中。华夏文明扩张了何止十倍?

  究其根由,无非是一个道理,有竞争才有压力,有压力才有动力。诸侯们的地盘都是自己的,为了得到更大权力,自然要全力以赴的向外开拓。制度许可,又有利益驱使,在商周交替后的几百年中,华夏文明才得以用极其强劲的速度向外扩张。

  所以王羽才有了域外分封的想法。

  人都是自私的。只有在为自己奋斗的时候,才能拿出全部的力量,甚至超常发挥。

  先秦时代的扩张,是在向外的几个方向都遇到了天堑之后,不得已才停下,然后才有了春秋争霸,战国争雄的局面。

  当时的技术条件有限,扩张的确是到了瓶颈,而现在则不同。有了王羽,技术生产力也比从前提高了很多,王羽自然要考虑竞先辈们的未尽之功。

  华夏历史上,成功的扩张政策。还真就只有这么一个案例,西方则是有一个大航海时代。这两个案例差了足有两三千年,但核心的精神是一致的。分封,放权。然后才会有切实的扩张。

  大航时代的那些海外总督,和诸侯又能有多大的区别呢?来回传个信。都要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哪里谈得上有效控制?本土提供的,其实就是更好的生活条件和更先进的

  请收藏:https://m.bl56.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