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八五一章 乐在其中_三国第一强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中秋正式成为传统节日,是在唐宋时代,但中秋这个词,和八月十五祭月的传统,却是早在春秋时期便有了的,礼记中便有月令这一篇,专说伸秋之月。

  其实,农作物和各种果品陆续成熟,人们本就会为了庆祝丰收,表达喜悦的心情,在收获劳动成果之后,举行各种庆典。即便没有空中那皎皎的孤月轮,做为秋天正中悳央的这一天,也有值得庆祝的理由。

  从前年景好的时候,每到中秋前后,家家户户也都会正正经经的忙碌准备,全家人聚在一起的欢庆金秋。

  初平五年,开元二年的这个秋天,不但席卷天下的战乱有平息的迹象,气候也可说是风调雨顺,在大河南北,两淮江东,处处都能见到丰收的景象。

  恍惚间,很多人都忘记了自己正身处人吃人的乱世之中,怀疑这些年的经历是不是南柯一梦,如今已经到了梦醒时分。

  事实显然并非如此,即便天公作美,哪里都没有大规模天灾,可能否看到丰收景象,依然是分地方的。河北不用说,如今的青州新政之中,屯田垦荒已经变得不太起眼了,可这项政策却是新政的根本,上马的最早,持续的时间也是最长。

  青州收拢的难民经历过苦楚,知道珍惜,爆发出了极高的劳动热情,又有国渊等屯田官吏不遗余力的组织调度,修整了无数荒废的水渠,重新筑起了年久失修的堤坝,就算遇到灾年,也不至于大规模减产,何况是这样的好年景?

  再加上青州表面上税负很重,减税措施却让人应接不暇,打下来的粮食倒有一大半可以自己留用,辛劳没有白费,人们自然欢欣鼓舞,喜不自胜。

  江淮一带,东面是徐州地界,政策和青州本土是一样的,中间则是王羽设立的中立区睢安郡。

  虽然王羽和袁术商定的是两边都不插手,让睢安做为自由经贸区而存在,但睢安太守王朗是从会稽逃亡而来,知道机会是谁给的,也知道珍惜,在睢安奉行的是无为而治的准则:下面的具体事务一律交给青州派过来的僚佐施为,自己只管会客看书,日子过得很是逍遥。

  这样一来,睢安的风貌自然也是向青州靠拢的,特别是开元二年这一年,国渊亲自出面,说服了睢安各地豪强,根据各家产业的大小拿出部分土地,建立屯田农庄,然后直接套用青州现行的那一套,组织流民屯田生产。

  因为组织工作是在睢安郡设立不久便开始进行的,所以或多或少的对周边有些辐射。一些有意主动亲近青州的淮南豪强也是照猫画虎的效仿,本意是讨好王羽,做为晋身之阶,结果一不小心竟然迎来了一场空前的大丰收,一个个都是笑得合不拢嘴。

  豪强们在私下里议论说,这可能就是所谓天命所归了,不然这几年的年景都那么差

  请收藏:https://m.bl56.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