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30章 平衡之道,权谋之术 (求订阅)_神话从童子功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位之中了。

  孟昭之言,粗看来,似乎有些异想天开,过于解读,然而吕乐仔细想想,越琢磨越有道理,再联想到他所掌握的一些信息,只觉这便是事情的真相。

  孟昭瞥了眼吕乐,见他目中仍有犹疑不解之处,道,

  “我知道你还有一点不解,那就是我大伯如此做法,真正目的是什么。

  我可以告诉你,这全出自于一片爱子之心,不忍我那两个哥哥走上歧途。”

  “你可知道,等待是一件极为痛苦的事情,而越漫长的等待,越看不见希望的等待,便越会令人绝望。

  我那大伯不论是选谁做了继承人,那人都会翘首以盼。

  等着自己继承南安伯,执掌孟家,享受权欲快感的时候。

  但,他渐渐的就会发现,自己的这个继承人,实在太过无趣,有名无实,或许要等很久很久,才能上位,而许多人,是没有这个耐性去等待的。

  于是,便会产生异心,想要提前上位,为此,不惜动用手段,让他们的老子提前退下。

  父子相残,有时候就是在那一念之间。”

  这话也绝不是危言耸听。

  华夏历史之上,曾有多次太子被废,被杀的事迹。

  诸如戾太子刘据,其为汉武帝之子,虽然本身没有谋反之心,但刘彻本人待机时间超长,生怕太子等不及,不免就对太子产生猜忌之心,再有奸臣诬陷,最终才有巫蛊之祸发生。

  再如大唐废太子李承乾,同样因为父亲春秋鼎盛,下面的弟弟们各个对他虎视眈眈,最终选择兵变上位的道路,结果也是可以预见的凄惨。

  岂不闻李世民便是搞玄武门之变上的位,又岂会被同样的手段所算计?

  再比如康熙的太子胤礽,也是因为康熙自己做皇帝时间太长,担心儿子等不及,会分润自己至高无上的权柄,产生猜忌,才数次废立。

  种种例子,不胜枚举,旨在说明一个道理,在权利面前,父子亲情是如此单薄,如此的不可靠。

  若早早立下继承人,便会滋生对方想要夺权上位的野心,继而发生父子相残之人伦惨剧,当然,这也是因人而异,胸无大志者除外。

  “但如今呢?

  你且来看,我那大伯丢出继承人名分,让孟希孟文相斗,却始终维系在一个他可控制的范围之内,不伤根本。

  故而,他仍是慈父,爱父,对自己的儿子,既保持有绝对的掌控,又不乏对他们的感情,就不会逐渐衍生成分润权力的对手。

  所以,我才说,大伯此人的手段当真高明,用意也极为深远,不是等闲之人能堪破的。

  短期之内,我那两个哥哥,也不会分出胜负来。

  不论是谁落了下风,大伯都会暗中相助,将对峙之势,保持一个平衡。

  或许有一天,我大伯自己打算退位让贤,那时,他随意指认一个继承人,都能结束这长达数年,乃至十数年,数十年的兄弟之争。”

  孟昭还有一句话没说,但吕乐也已经领悟到了。

  那就是孟继祖既然深谙此等权谋之道,孟昭的奇峰突起,未尝不会成为他的一个平衡棋子。

  例如,暂时也将孟昭列入继承人考察范围,而后团结自己的两个儿子,和孟昭形成相争之势,同样的手段,却远比让自家两个儿子去斗的死去活来强得多。

  牺牲的,无非是他这个侄儿罢了。

  更可怕的是,孟昭若是傻呵呵的信以为真,以为自己真能继承孟家,最终只怕会被耍的一无所有。

  这也是孟昭打算暂避漩涡,离开孟家外出江湖打拼的一个重要原因。

  与其靠人施舍,不如自己动手来拿。

  也直到将这些都了解的七七八八,吕乐方才恍然明悟,自家少爷行事,绝非一时意气,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去江湖,而不入朝堂,非是不愿,而是不能啊!

  请收藏:https://m.bl56.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